2024年4月24日晚,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应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,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“为什么要开展人本路径的翻译研究?”的线上学术讲座。此次学术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任育新教授主持,外国语学院师生130余人参加。
周领顺教授首先从“为什么要开展人本路径的翻译研究”这一问题入手,基于其“建设理论—验证理论—加强评价—扎根实践”的研究路径,解析了译者行为研究的关键词“文本、行为和社会”,指出了翻译批评由文本走向人本的必要性。然后,周教授运用丰富的案例,生动呈现了如何运用“文本-行为-社会”三位一体的评价系统开展翻译研究。周教授指出,无论是做学术研究,还是开展翻译教学,都不应受限于固有的思维定势,而应及时追踪学术前沿,同时开展扎实的调研,以开拓思路和视野,如此才能发现研究问题,逐渐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。在最后的交流互动环节,周教授对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。
此次学术讲座开阔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,使大家对于翻译批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思考,为师生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。(撰稿:马冬梅;终审:高林学)
周领顺教授简介:
周领顺,博士、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、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国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委员、扬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、扬州大学“杰出人才”和“领军人才”;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和《上海翻译》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》《外语学刊》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》等学术期刊编委;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(两项)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十余项;原创性构建“译者行为批评”理论,有关词条被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和《中国译学大辞典》收录;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,出版《汉语移动域框架语义分析》《译者行为批评:理论框架》《译者行为批评:路径探索》《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》《散文自译与自评》《翻译认识与提升》等专著;获教育部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”(人文社会科学)二等奖、三等奖,省政府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”一等奖(两次)、三等奖,省“优秀教学成果奖”一等奖、二等奖和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“突出贡献奖”等奖项;入选“中国高贡献学者”榜单。研究方向为译者行为理论与译者行为研究。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做过人物专访。